2013年11月15日(周五)晚18:30,由意昂3團委學生會主辦的書讀社會第一期🐢:《生活抉擇中的心理學》在文科樓1004拉開帷幕。
書讀社會第一期我們榮幸地邀請到了心理學系張學新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有趣的微型沙龍:生活抉擇中的心理學👩🏿🌾。本次活動一共有9位學生參加🙇♀️,這幾位同學在活動之前已經對《怪誕心理學》和《思維,快與慢》兩本心理學專著進行了研讀,寫下了自己獨到的感想和見解👰🏻♀️,並提出了許多很深刻的問題🚰。
沙龍伊始🍁🗼,張教授以教室裏投影儀和電腦的擺設會影響與會人員體驗為例🤾🏼,將其隱藏的工程心理學作為引子,將同學們的關註點集中到在生活中處處隱藏的心理學🏊🏿♂️,並指出心理學的過程和結果是隨處可見的⛹🏻。接著討論正式開始,張教授首先解答了社科一班的郭菁同學的問題:以在電影院買爆米花為例,隱形廣告給消費者帶來購買爆米花的潛意識暗示,那麽主觀抗拒能否抵抗這種潛意識?還有潛意識的由來?針對這兩個問題,張教授指出👰🏽♀️,人的潛意識的確是來自於本能,不全來自於本能🫲🏼。這需要具體到個人,個人的潛意識的產生以及內容是不盡相同的💂♀️。而用主觀抗拒潛意識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潛意識是無法被人意識到的🫓🎏。
郭菁同學又提出了能否形成集體的意識的疑問,張教授對此列舉了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的理論🚣🏽♂️。比如中國人的集體意識✡︎,三個自信:理論、道路、製度🫳🏻,口恰恰反映自信的缺乏。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從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就一直存在著一種民族自卑,因為一下子由一個泱泱大國突然變為一個受人欺淩的對象,這種心理落差是導致這種民族自卑感的根源。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用“腳”投票,因為中國人總是傾向於走向國外,他們更相信外國,覺得自身低劣。潛意識下,民族內在的屈辱感🎁,導致了中國始終未得到真正的成功。敢於存疑,打破權威的第一步👨🏽🎨。接著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貶👩🏿🦲🤔、自嘲是一種自我保護。這一看法得到了在場同學還有張教授的一致認可。
接下來張教授解答了李揚同學提出的問題:增加思考的時間來提高理性判斷,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是否合理以及人與人的差別是不是關鍵在於系統二?張教授首先肯定了第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對九九乘法表的熟悉是屬於系統一的,也就是說系統一是可以通過後天來改變的,它不是我們天生就有的🧸,不是共性的東西,而是真正有個性的東西。但是☣️,系統一因為能思考,不用思考,而能直接得出答案,所以也很容易會出現刻板保守的情況🤾🏿♂️。這時侯又有同學提出經濟金融是否可以預測的問題。張教授說🏃🏻♂️➡️🛎,《思維,快與慢》中😥,作者得出了悲觀的結論,金融業就像是擲骰子,只是在記錄每一次骰子的結果,卻永遠無法判斷下一次骰子的數字⚈。張教授對這個問題展開來談👉🏽,舉了書中的多個案例,指出作者在本書中顯露的問題:一是只取一個事物研究,因為社科學研究的復雜性,需要大量研究,不像自然科學研究有很強的確定性;二是作者有選取案例的偏好。
針對陸奕同同學的問題:研究中出了舉例和式實🤹🏽,還有什麽方法🛕?張教授認為還可以采用質性研究。他還舉了霍桑效應中的工程心理學經典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書讀社會致力於為學生和老師近距離交流搭建最便捷的平臺,小眾、深入是我們永恒的特色。我們希望創造自由👨🏿🦲、深刻的討論氛圍,幫助同學們打開視野🌆,獲得新思路*️⃣,得到新真知🐍。今後的書讀社會將奮力起航👨👩👧👦👧,為大家推薦更多優秀的專著👨🦽,策劃更多精彩的學術沙龍!再次感謝張學新教授!再次感謝所有前來參加的同學們和所有負責的工作人員😽!
意昂3團委學生會